文獻解讀:不同糖耐量水平人群胰高血糖素樣肽-1、胰高血糖素變化及與胰島素早相分泌關系
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高于正常水平,而尚未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的中間狀態,是導致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及時發現糖尿病前期人群并對其進行有效干預是預防或延緩糖尿病發生的關鍵。胰島素/胰高血糖素(Glucagon,GCG)比值是決定血糖濃度的重要因素。胰高血糖素樣肽1(Glucagon-likepeptide-1,GLP-1)的主要生理功能為促進胰島素分泌和合成、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使胰島素/胰高血糖素比值處于平衡狀態。
由郭智慧等人所做的研究探討了不同糖耐量水平人群胰高血糖素樣肽-1、胰高血糖素變化及與胰島素早相分泌關系,那么接下來就讓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這篇研究。
研究目的
觀察不同糖代謝狀態人群口服糖耐量試驗(OGTT)后血糖、胰島素、胰高血糖素(GCG)和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的變化,分析GCG、GLP-1與早相胰島素分泌的關系。
研究方法
選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進行糖尿病篩查人群中糖耐量正常、糖耐量受損(IGT)、2型糖尿病(T2DM)者各30例。對3組OGTT后0h、0.5h、1h、1.5h、2h的血糖、胰島素、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樣肽1進行比較;并分析GCG、GLP-1與早相胰島素釋放指數(IRI)的關系。
研究結果
1、3組OGTT不同時點血糖變化如表1、圖1所示
圖1
T2DM組在各時點平均血糖均高于正常組,在1h、1.5h和2h的平均血糖均高于IGT組,IGT組在0.5h、1h、1.5h和2h的平均血糖均高于正常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組OGTT不同時點胰島素變化如表2、圖2所示
圖2
正常組胰島素平均最高值在糖負荷后1h,IGT組和T2DM組均延后,平均最高值出現在1.5h。T2DM組在各時點平均胰島素均低于正常組,在0.5h、1h、1.5h和2h的平均胰島素均低于IGT組,IGT組在0.5h低于正常組,在1h、1.5h和2h均高于正常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3、3組OGTT不同時點胰高血糖素變化如表3、圖3所示
圖3
T2DM組在各時點平均胰高血糖素均高于正常組和IGT組,IGT組在0.5h、1h、2h高于正常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4、3組OGTT不同時點GLP-1變化如表4、圖4所示
圖4
T2DM組在各時點,IGT組在0.5h、1h、1.5h、2h的平均GLP-1低于正常組,T2DM組在0.5h、1h、1.5h、2h的平均GLP-1低于IGT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5、GCG、GLP-1與早相IRI關系
胰高血糖素與早相胰島素指數(IRI)負相關(r=-0.359),GLP-1與早相胰島素指數(IRI)正相關(r=0.467)。
研究總結
1、正常情況下,餐后升高的血糖能直接調控抑制GCG分泌,但在T2DM和IGT患者中,餐后血糖升高的同時,胰高血糖素水平也明顯升高,GCG始終處于高水平。說明胰高血糖素的分泌異常也是導致血糖濃度能力降低進而發生2型糖尿病的原因之一。
2、糖尿病或糖調節受損時,胰島素通過旁分泌作用抑制GCG分泌的正常負反饋機制被削弱,導致GCG的合成分泌亢進。
3、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兩種激素的分泌異常在糖耐量受損時即已出現。隨著糖調節受損程度加重,糖負荷后GCG水平逐漸升高,而GLP-1水平逐漸減低。早相胰島素分泌的降低與GLP-1的低分泌和GCG的高分泌相關。
進德生物胰島功能評估“三劍客”
胰高血糖素+胰島素+C肽
①全面準確評估胰島α和β細胞功能
②全面掌握患者應激素水平
③避免過量使用降糖藥物,減少低血糖癥發生
④指導臨床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