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胖了就容易得糖尿病呢?二者有著怎樣藕斷絲連的關系?
元宵已過,節已走遠
每逢佳節胖三斤 大家節日期間是不是都圓潤了呢? 體重秤上的數字是不是都變大了呢? 褲子是不是都緊巴巴了呢?
小編我呀,愣是長胖了三斤,又成了圓潤的小編... 所以小編我,打!算!減!肥! 勢必將“管住嘴,邁開腿”這個口號踐行到底... 但現在滿大街都是美食,管住嘴可太難了...減肥也太難了...嗚嗚嗚...
俗話說“一白遮百丑,一胖毀所有。” 這句話在愛美人士中廣為流傳,但肥胖所帶來的影響遠不止于外表。 從健康的角度來看,肥胖確實是一個隱形的殺手,給身體帶來諸多嚴重的危害。
我們都知道胰島素抵抗和胰高血糖素過度分泌是2型糖尿病的一個重要特點,而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大家是否了解呢? 那么今天就請大家跟緊小編的腳步,走進肥胖與糖尿病的世界!
研究表明: 1)80%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確診時超重; 2)50%的肥胖者將來會患上糖尿病; 3)肥胖可以使2型糖尿病患者的期望壽命縮短8年以上; 4)體重減輕10%可對改善糖尿病產生實質性影響; 5)腹型肥胖者,尤其要關注血糖及心血管風險。 因此避免肥胖是預防2型糖尿病發生的重要措施...
肥胖致糖尿病機制 一、肥胖者皮質醇分泌增加 研究顯示腹型肥胖者糖皮質激素受體功能有缺陷,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負反饋調節紊亂。 皮質醇分泌增加,一方面這會導致胰島素抵抗,另一方面皮質分泌增加,會持續提升胰高血糖素水平(最主要的升糖激素),從而促進蛋白質脂肪通過糖異生,促進肝糖分解。 大量游離脂肪酸進入血液,巨噬細胞接到信號開始吞食一些不在重要器官的細胞抽取蛋白質,為脂肪蛋白質的糖異生準備材料,持續升高血糖。
二、脂肪細胞對胰島細胞的調節作用 現認為脂肪組織是內分泌器官,可分泌多種脂肪細胞因子如游離脂肪酸、腫瘤壞死因子、瘦素、抵抗素、脂聯素等,這些因子在調節能量代謝平衡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1、瘦素(leptin)--其主要功能是對能量平衡及體重進行調節。瘦素主要由白色脂肪組織分泌,而胃黏膜、骨骼肌、乳腺、胎盤、骨髓、垂體等處也能分泌一定量的瘦素。 瘦素會給大腦(下丘腦部位)發信號,提示大腦,能量足夠了,不需要再吃了。 所以說,瘦素是一種讓你“吃飽就停”的激素... 而研究發現,在人體中,胰島素抵抗總是與高瘦素水平相關——無論體重大小。 另外還有研究發現,瘦素還能獨立于胰島素降低血糖——瘦素水平低會導致胰高血糖素含量升高,久而久之,糖尿病便會接踵而至。
2、脂聯素(adiponectin)--是脂肪分泌的一種具有增加胰島素敏感性、脂肪酸分解代謝和積極調節血糖等功能的內源性多肽或蛋白質。 研究表明,脂聯素水平較低,胰島素敏感性會降低,那么發生糖尿病的風險就會增加,其風險相較于正常人來說,高達9倍!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高達2倍!發生代謝綜合征的風險高達3倍!
二、肥胖患者胰高血糖素水平偏高 胰高血糖素具有減少食物攝入量;增加能量消耗的作用,這對于減肥是件好事。 但相關研究表明超重/肥胖人群的空腹胰高血糖素水平明顯高于正常體重的同齡人,在2019年第55屆歐洲糖尿病研究年會(EASD 2019)上,第54屆Minkowski獎得主Filip K. Knop教授及其研究團隊就發現:無論受試者是否患有糖尿病,肥胖人群的胰高血糖素基線值均高于瘦人群。 活檢證實這與肥胖者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相關,肥胖者的胰高血糖素和循環氨基酸水平均高于瘦人群。空腹高胰高血糖素血癥的發生獨立于糖尿病,但與肥胖相關。
肥胖還可引發心腦血管疾病! 首先,肥胖人群容易發生大動脈粥樣硬化,他們的腦血管又硬又脆,容易在高血壓的作用下發生破裂,引起腦出血,甚至危及生命。 其次,肥胖者血液中的組織纖溶激活抑制因子也比普通人高,這種因子使血栓一旦生成就難以溶解,所以肥胖者容易發生腦梗死。 而過多的脂質沉積在冠狀動脈壁內,致使管腔狹窄、硬化,容易發生冠心病、心絞痛,同時由于肥胖者增加心臟泵血負擔導致心功能衰竭。 除此之外,肥胖還會引起呼吸器官疾病,膽結石,痛風等等疾病...
了解了那么多肥胖與糖尿病的關系,大家現在是不是有些膽戰心驚了呢? 不過大家不要擔心,我們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來避免其發生... 采取措施
1、首先肯定是要控制飲食 主要考慮的指標有兩個,一個是食物的升糖指數,指的是不同食物在含相同量的糖時, 能使血糖速度升高的相對能力。 另一個要考慮的指標是血糖負荷,指的是將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數量與質量相結合,表示一定重量的食物,對人體血糖影響程度的大小。 如果您嫌考慮這么多太過麻煩,那就請您牢牢記住下面幾點: (1)少吃深加工的主食,如精米等; (2)原理少進食奶茶、炸雞這樣的高能量、高油脂的所謂“美食”,多吃水果蔬菜; (3)多吃粗糧,延長食物在體內的消化時間,增加飽腹感。
2、注意減肥和多運動 減肥和運動都可以增加胰島細胞功能。 有效的減肥,不僅可以減重及預防糖尿病的發生,也可以明顯減輕糖尿病的程度。 甚至一些早期糖尿病患者,通過減肥和運動可以完全擺脫藥物,恢復正常。 覺得減肥實在是太困難的,可以考慮服用減肥藥物或減重手術。 3、定期進行相關指標的檢測 除此之外,定期進行一些指標的檢測,如胰島素,胰高血糖素,脂聯素等等,可以更好的了解體內相關激素的水平... 如有問題,便可盡早進行干預治療,及早規避一些病癥的發生。
進德生物血糖調控“三劍客” 胰高血糖素 + 胰島素 + C肽三項聯合檢測
臨床價值 ★全面評估胰島細胞功能 ★為有效控糖提供全面準確的信息 ★指導藥物使用,及時發現低血糖的風險
心血管疾病聯合檢測項目推薦 基于聯合檢測策略,綜合評估,相比傳統組合或單一標志物檢測,可以更好地進行風險評估、危險分層及預后判斷,從而實現對心血管事件的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早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