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殺手”帶來的可不只是甜蜜...,嗜甜如命的你了解多少?
壓力太大,生活太苦
我需要吃點糖補補
吸煙成癮,喝酒成癮,吃糖居然也成癮!!!
小小一塊糖,在給我們帶來甜蜜沖擊的同時,也在讓我們慢慢掉進它設計的“甜蜜陷阱”。
糖被稱為慢性毒藥,這個稱呼并不是光有空名,盡管不像毒品那樣極端,但嗜甜與吸毒有同樣的生理反應,還可能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依賴。
糖為什么會成癮?
人對甜味的偏好與生俱來,這是因為人的味覺細胞中有很多甜味受體,人吃了甜味食品后,甜味將通過神經傳導給人帶來愉悅的感覺。
一方面,糖分影響體內荷爾蒙,使大腦無法發出飽腹的訊號,肚子飽了都還想繼續吃;另一方面,糖能夠影響大腦內的“犒賞系統”,使得人們需要吃更多的東西才能夠得到滿足。糖是多巴胺獎賞回路的強力激活物,多巴胺獎賞回路是大腦中的生化通路,介導對食物、藥物等獎勵刺激的反應。
研究顯示:每天喝超過1杯含糖飲料的人(約330mL),肥胖風險比不喝的人高出31%;發生高血壓的風險會高出18%;發生高血脂的風險高出32%。
世界衛生組織(WHO)曾調查了23個國家人口的死亡原因,得出結論:嗜糖之害,甚于吸煙,長期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會使人的壽命明顯縮短,并提出了“戒糖”的口號。
《一部關于糖的電影》這部紀錄片不知大家是否看過?講述的是一個三年沒有吃糖的人——達蒙,在60天內每天攝入40勺糖量(~130g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后身體所發生的變化,這是正常人平均每天的糖攝入量。(感興趣的可以去看一看,你會發現不一樣的世界)
在這60天的試驗中,僅僅是把之前低糖優質蛋白質脂肪的飲食換成了號稱健康的谷物麥片、茶飲料、低脂酸奶等,日攝取卡路里總數與之前持平,令人大呼驚嘆的是實驗結束后體重卻增加了8.5kg,腰圍增加10cm,皮膚長痘并出現脂肪肝等病癥。
實驗中選取的健康飲食:麥片+低脂酸奶+蘋果汁(試驗中達蒙攝入量:2.5杯燕麥+一杯酸奶+400ml果汁)就這樣簡簡單單的飲食,就高達20勺的糖含量(即60g碳水化合物),且是在未攝入其他食物及零食的情況下。
糖與糖之分
“糖”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糖指各種可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包括有甜味的糖和沒有甜味的淀粉;狹義的糖則指精制后的白糖和食品、飲料加工中常用的添加糖(也包含游離糖)。對人體產生危害的主要是狹義的糖。(來源FDA對于糖的分類)
添加糖是純能量食物,也稱“空熱量”食物,《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指出:成年人添加糖攝入量不得高于25g,攝入過多可降低其他低熱量營養食品的攝入及吸收,破壞膳食平衡,導致能量過剩,體重增加,肥胖、患糖尿病、癌癥和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風險增加。
添加糖不僅存在于飲料,糖果,蛋糕,餅干,甜點,蜂蜜,糖漿,蜜餞等甜味零食,還可能隱藏在“不甜”的加工食品中,如番茄醬,酸奶,膨化食品等。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市售嬰兒食品也是高度加工的產品,添加糖含量同樣很高,因此更要警惕不小心攝入的添加糖。
進德小TIPS
碳水化合物,脂肪和氨基酸是人體的三大營養素,對人體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因此要徹底戒掉糖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但可以盡量規避不必要糖的攝入,以及通過以下措施,獲得更加健康的生活!
1、營養均衡,并控制糖的攝入量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議每日食物攝入應注重營養均衡,并減少添加糖的攝入:
(1)少吃深加工的主食,如精米等;
(2)少進食奶茶、炸雞這樣的高能量、高油脂的所謂“美食”,多吃水果蔬菜;
(3)多吃粗糧,延長食物在體內的消化時間,增加飽腹感。
等等...
2、注意減肥和運動
減肥和運動都可以增加心肺和組織細胞功能,增強體質等。有效的減肥,不僅可以減重及預防相關疾病(如代謝綜合征、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的發生,且更有利于疾病改善。
3、定期進行相關指標的檢測
除此之外,定期進行一些指標的檢測,如檢測糖尿病相關的胰島素,胰高血糖素,c肽等可全面評估胰島細胞功能;檢測心血管疾病相關指標可了解自身血管健康狀態等等,如有問題,便可盡早進行干預治療,及早規避一些病癥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