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塊居然可以逆轉,你敢相信....
眾所周知,動脈粥樣硬化是多種臨床突發性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礎。其中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是一個動態演變的過程,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在動脈內皮下被氧化修飾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ox-LDL是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進展的關鍵因素。
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是如何形成的?
發病機制
1)各種危險因素致內皮受損,LDL-C借此進入管壁內膜,氧化成ox-LDL加重內皮損傷。
2)單核細胞遷入內膜下分化為巨噬細胞,吞噬ox-LDL后轉變為泡沫細胞,形成早期病變脂質條紋。
3)泡沫細胞合成分泌各種生長因子和促炎介質,隨后泡沫細胞死亡,脂質聚集形成粥樣斑塊。
粥樣斑塊分三類
(1)軟斑塊:指斑塊的膜性結構比較薄,而脂質成分比較多,在彩超下呈低回聲,稱其為軟斑塊,這類斑塊其形態類似于一個皮薄餡大的餃子,當然不太穩定,非常容易破裂或脫落。
(2)硬斑塊:指斑塊的膜性結構比較厚,而脂質成分比較少,在彩超下呈強回聲,稱其為硬斑塊。這類斑塊其形態類似于一個皮厚餡小的餃子,當然比較穩定,不容易破裂或脫落。
(3)混合斑塊:是具有上述兩種特性的斑塊。結構更加復雜,稱其為混合板塊。混合斑塊也容易破裂或脫落,形成栓子脫落,引發梗死癥狀。
硬斑塊相對來說比較穩定,而軟斑塊和混合斑塊穩定性差,醫生們習慣稱其為易損斑塊。
斑塊可以逆轉嗎?
答案是:可以!
于2023年刊登于《美國心臟病學會雜志》(JACC)上的研究顯示:如果在中青年時就開始采取預防性干預措施,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有“消退”的可能,且如果能從疾病早期控制風險因素,則可實現動脈粥樣硬化疾病的早期“治愈”(即斑塊的完全消退)。
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逆轉包括兩個方面:1)斑塊面積縮小 2)斑塊的穩定性增加
斑塊逆轉不僅在于動脈管腔和斑塊大小的改變,更在于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每一步中,是斑塊形態學和組成成分的共同改變,是斑塊從較容易破裂的表現型,向較不容易破裂的表現型發展的一個過程。
斑塊如何逆轉?
(1)健康生活方式干預:研究提示,飲食和運動等生活方式干預可延緩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進展,且戒煙后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負荷隨著時間而減輕。因此,對于動脈粥樣硬化患者,生活方式改變是臨床干預的基本措施。良好的生活方式包括健康飲食、戒煙、限酒、堅持日常體育鍛煉并保持理想體重、減輕精神壓力并保持充足睡眠等。
(2)血脂管理:服用降血脂藥物,或者接受可以降血脂的基因治療可以使初期斑塊縮小甚至消失,但如果斑塊鈣化或者被纖維組織包裹,則這一機制的作用效果會明顯降低。那么可進行抗炎和抗氧化治療,可從源頭阻斷疾病進展,減輕繼發性損害和造成新的脂質沉積。
(3)血壓管理:收縮壓升高是該研究中導致動脈粥樣硬化進展的另一個主要風險因素。中青年人的血壓控制應該遵循盡早干預的原則,收縮壓若超過120mmHg就應引起重視。
(4)早期干預:年齡等不可控因素是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的重要因素。若能在中年階段,甚至更早開始密切關注與動脈粥樣硬化相關的風險因素,如高血壓、高血脂、超重和其他代謝問題,并及早進行干預對逆轉至關重要。